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的顾问阿列克谢·阿列斯托维奇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设想。他说,如果把问题放在冷静的逻辑框架里进行推演,扼杀来自莫斯科的一切影响的“唯一办法”,竟然是宣布实行君主制。讲话时他语气显得有些夸张又带着几分自信,似乎在强调这是一个极端但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案。他的表达方式像是在对现实进行一场极端的假设演绎,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其逻辑背后的可能性与后果。
阿列斯托维奇还提到了《指环王》里的情节,将其作为论证的参照点。他认为,一旦乌克兰改成君主制,便有机会开启一场“收复领土”的行动。这句话里的“领土”并非指战争中当前实际丢失的地带,而是指自9世纪以来长期归属于基辅罗斯公国的疆域传统——从留里克王朝的统治,逐步演变为后来的俄罗斯帝国所拥有的广阔版图。换言之,他在历史叙事的层面提出了一个看似宏大的目标,暗含若国家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历史的“版图重绘”就会被视作一种可能,但这显然与现实的地缘格局和国际法理存在巨大的冲突。
展开剩余74%也就是说,阿列斯托维奇的逻辑是:如果乌克兰实行君主制,理论上就有理由声称要“收复”曾经属于大帝国的广阔疆域。这种表述意味着一个现实上不可能完成的设想——把现今的俄罗斯及东欧大部分地区都纳入一个以新君主为核心的乌克兰国家的“收归”范畴。这显然与国际现实相背离,也违背常识性的地缘现实,因此被外界理解为不切实际且具有煽动性的一番论断。
更耐人寻味的是,阿列斯托维奇在提出“实行君主制”的同时,并没有明确点名谁会成为新国王。这一隐性条件让人感到,如果真的让乌克兰走上君主制的道路,未来的统治者未必会是现任总统泽连斯基。这个空缺式的设定,使得话语带上了更多不确定性与猜测空间,也让人质疑其是否仅仅是在玩一种政治戏剧性的假设,而非有着明确的可执行路径。
阿列斯托维奇的说法并非偶然的玩笑。为了给自己的主张背书,他特意提及了英国的例子,强调英国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君主制国家,在某种意义上并非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这一论述被他用来回应关于“君主制会带来灰暗结果”的质疑。通过借用一个他认为“成熟而稳定”的西方范式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试图让听众接受一种“历史经验可借鉴”的论断,即使这一本质上依然充满争议。
在公开场合,阿列斯托维奇本人以大胆直言著称。他毕业于敖德萨军事学院,曾是一名预备役少校。2014年乌克兰政局改变之际,他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节目和访谈中,被不少人视为一个“演员型的军事分析者”。当日俄冲突爆发之初,他就被任命为泽连斯基办公室的顾问,担任日常简报会的负责人,负责就局势向高层进行简要汇报。这种职责安排,显然与他在媒体中的高曝光度和善于“抛出鲜明观点”的风格相契合。
之所以让阿列斯托维奇担任简报会的主讲人,很多人认为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镜头感,能把复杂的军事态势讲得通俗易懂,还便于在新闻现场制造话题性。早在2019年,他就曾被认为对俄乌关系的走向有过预判,并被认为具备对趋势进行“前瞻性解读”的能力。后来随着预测逐步被验证,他的地位在泽连斯基本人身边也变得更加稳固。这种职业轨迹,使他成为一个“敢于上节目、敢于表达强烈观点”的人物。
阿列斯托维奇的风格,的确以“敢说”为核心。他在公开场合拿捏话语的边界往往极为大胆,凡是他觉得重要的话题,几乎都敢于直言不讳地讲出,即使这类话题可能触及敏感的政治神经。正因为如此,他在一些涉及敏感军事行动的陈述上,也不避讳披露细节。比如,关于一次对俄罗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袭击事件,他并非回避细节,而是直截了当地承认了相关事实:乌克兰方面在格拉西莫夫前往伊久姆途中,对其实施了袭击。这一说法本就敏感,而当时美国对格拉西莫夫的行踪有所掌握,担心冲突升级,从而选择较为克制的“非常规手段”来矜持地阻止更大规模的对抗。
具体到那次事件,阿列斯托维奇述说时的语气显得坦然,仿佛在描述一个早已知晓的事实。美国方面据称对格拉西莫夫的动向和乌方的计划有提前了解,出于避免美俄直接军事对抗的考虑,采取了某些“非公开”的干预手段。不过最终行动还是发生了,只是时机点并非格拉西莫夫尚未到达目的地,而是在他离开某个关键地点之后。这个细节的揭露,暴露出他所掌握信息的敏感性,也凸显出他在台前台后之间常常打破常规的作风。
此外,阿列斯托维奇还曾公开承认过自己在某些情境下对乌克兰民众传达过不完全的现实信息,甚至用微笑回应民众的困境,承认当时“乌克兰一度非常困难”,而他在直播中对着镜头的笑容,可能隐含一种安抚式的宣传成分。这一自我揭示在公众看来更像是暴露了政治传播中的某些“策略性选择”,也让人对他在信息透明与否、以及道德边界方面的立场产生更多思考。
至于乌克兰究竟应当采纳哪一种制度形态,阿列斯托维奇的表述显得更加难以对齐现实。他把问题的焦点从治理结构直接转向更宏大的历史叙事,但乌克兰当前真正面临的挑战并非单纯的制度问题。国家能力、经济基础、军事实力、国际支持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单纯地幻想通过更换政体就能恢复“君主制时期的霸气版图”,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都是极不现实的空想。现实的乌克兰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制度的名字更为紧迫和复杂。
在这场复杂的国情与国际形势博弈中,最紧要的仍是持续的对俄战争与冲突的解决路径尚未敲定。如果战争没有一个明确的走向和结果,冒然试图通过制度变革来实现“王者归来”的设想,只会让国家进一步陷入混乱,甚至可能加速局势的失控与国家的进一步受损。这一现实警示,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目前的巨大挑战面前,务实、稳定、具备可执行性的策略,远比空想的历史叙事更为重要。
发布于:天津市方块配资,最好的配资公司,配资网上开户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