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多萤火虫!”“快看那边,像星星一样!”夜幕下的江苏省南京市吴家大洼,游客们的轻声惊叹在林间回荡。随着暮色渐浓,无数萤火虫在草丛间、树枝上闪烁,绿色的微光在黑暗中摇曳,宛如洒落人间的星河。近日,吴家大洼成了网络社交平台的“热门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沉醉在这夏夜流萤的浪漫之中。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在出梅后,迎来了萤火虫的爆发期,吴家大洼、钟山等地成了萤火虫的聚集地。仲夏的夜幕下,这些“暗夜精灵”如点点星光悄然点亮森林,静谧的虫语伴着温柔的晚风,绿色荧光忽闪忽闪,勾勒出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这般限定的夏日浪漫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阵“寻萤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南京的夏夜童话。”“夏夜最浪漫的事当属看萤火虫了,手把手教你们在南京看萤火虫。”“南京限定浪漫,为了这几张萤火虫,我特地去了趟南京!”等笔记、微博在社交平台上比比皆是,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南京观萤。
展开剩余72%社交平台上掀起“寻萤热”图片来源/江苏卫视
然而,这股“寻萤热”带来的流量却也给萤火虫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一些游客为了留住这份萤火,竟用网兜和瓶子捕捉萤火虫。更有个别博主在直播时怂恿观众把萤火虫带回家当夜灯,全然不顾这些小生命的脆弱。“每年7月到8月初这段时间是萤火虫集中繁殖的活跃期,有大量的市民前来观看。但是游客们的大声喧哗,或者带一些捕捉萤火虫的工具,对我们生态是有一定的破坏。”谈到这件事,南京市老山林场中部林业管理区主任史潇忧心忡忡,“更严重的是,人来得多了,光太亮、声音太吵,空气里都是驱蚊水的味道。这些会让敏感的萤火虫难以忍受,因而导致它们‘熄灯’‘搬家’,甚至彻底消失。”
为了守护这些“暗夜精灵”,让它们能在自然中自由繁衍,南京林业部门及相关单位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展开了保护工作。7月1日至7月31日,吴家大洼实行夜间入园管控,每晚18:00至次日6:00人员“只出不进”,封闭区域为核心保护区。
近日傍晚6点半左右,当很多市民和游客陆续来到吴家大洼时,林业部门已经开始实施夜间管控,严格执行着只出不进的规定。对此,史潇解释道:“这是萤火虫重点的繁殖区域,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个管控。这段时间萤火虫比较活跃,它们发出荧光的时候是在求偶,如果人为过多干扰,它们会停止繁殖。”
吴家大洼实施管控。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在实施夜间管控的同时,老山林场还划定了专门的观赏区域。在距离入口处大约200米处,老山林场设置了围挡,这片区域便是开放给大家的观萤区。每晚都有志愿者在这里值守,引导游客有序观赏。晚上8点多,观萤区已经站满了人。萤火虫已经开始满山飞舞,让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遗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能够理解管理方的用意。”一位游客说道,“萤火虫需要安静的环境,这样单独设立一个观赏区,既保护了萤火虫的居住环境,也能让我们观赏到美景,以更自然的方式去观看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加强宣传引导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夜间观萤期间,巡查的志愿者们不断提醒大家观萤期间不打灯、不捕捉、不踏草、不喧哗、尽量少喷药水。“小朋友,你带着瓶子是干吗的?”一名志愿者正柔声劝导两个拿着瓶子来捕捉萤火虫的儿童,“萤火虫不能抓噢,我们用眼睛看它好不好?”
除了志愿者的现场引导,工作人员在装备上也颇为用心。“萤火虫在夜间,对人声、噪音、气味都很敏感。我们做了很多胸前工牌、手持指示灯,用的都是红色光源。”史潇说,“萤火虫在夜间对红色的光源不反感,红色光源不仅不会打扰到它们,还能让市民第一时间找到我们。”
志愿者劝导小朋友不要捕捉萤火虫。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林业部门的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人员的科学管控,让市民的整体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萤火虫的繁殖数量也逐渐增多。如今,萤火虫们再次获得了舒适的生活空间,自由地在夏夜飞舞,继续装点着南京的夜空。社交平台上,安利萤火虫观赏点的博主们也纷纷在推荐内容中呼吁大家观赏的同时不要捕捉萤火虫,共同守护这份自然馈赠的浪漫。
这些“暗夜精灵”的持续活跃从来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林业部门、志愿者们与每位游客的共同守护。当萤火虫的微光穿透夜幕,它们不仅点亮了南京的夏夜,更映照出这座城市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文/庄佳威
资料来源:江苏新闻、荔枝新闻、南京日报、南京生态环境、新华报业网
发布于:重庆市方块配资,最好的配资公司,配资网上开户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